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文学常识:文言虚词“而”表修饰之浅析
“而”是古代汉语中运用最广泛而又最灵活的连词,它的基本作用是连接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短语或分句,表示两种行为、性质或事件的联系。从连接的前后两项的意义关系来看,情况很复杂,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用法主要有并列、修饰、承接、假设、因果和转折。其中,犹以表修饰的用法不易分辨,现在把判断“而”表修饰的方法提出来,希望能给广大师生提供一点帮助。
看下面这组例句:
①子路拱而立。(《论语?子路从而后》)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④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⑤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先进》)
⑥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柳宗元《捕蛇者说》)
⑦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苏轼《石钟山记》)
⑧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上八个例句中加点的“而”并不都表示修饰关系,但有些资料却认为①②两个例句中的“而”也表修饰,“拱”和“跂”作方式状语。其实,这种理解没有注意到现代汉语语法对这种形式的处理。如“坐着看书”、“站着吃饭”、“走着聊天”、“乘船渡江”,这些短语中的“坐着”、“站着”、“走着”、“乘船”,虽然表示方式或状态,但并不是方式状语,现代汉语语法称这类短语为连动短语,有这一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连动谓语句。既然是连动,就绝不可能是修饰关系,而应是并列关系或承接关系。因此“子路拱而立”(子路拱着手站着)中“而”应为并列关系,“吾尝跂而望矣”(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中“而”应为承接关系。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而”表示修饰关系呢?
我们分析一下后面六个例句。③④两句中的“终日”、“晨”是时间名词,作后面动作行为的状语,“而”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⑤⑥⑦三句中的“率尔(轻率的样子)”、“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弛然(放心的样子)”、“徐(慢慢的)”都是形容词,表示动作的情态,作后面动词的状语,“而”也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⑧句中的“因其势(根据客观形势)”是介宾短语,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条件,“而”同样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
综上所述,古汉语中,“而”表示修饰关系,“而”前面的词就应该是时间名词、形容词、副词、介宾短语等能够作状语的词或短语,而不是其他词类。这样,就能把“而”表示修饰关系的用法与其他用法区别开来。
上一篇: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科举制度|语文综合知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