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第一部分 重庆市中考10篇文言文基本篇目过关验收
(一)论语十则
一、名句过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 ,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为政》)
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 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 , 。”(《卫灵公》)
二、课文下面注释:
1、《论语》记录 和 言行的一部书,共 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 ,指 子。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3、时习: 4、说: 5、愠: 6、君子: 7、吾: 8、日:
9、三省: 三,泛指 10、信: 11、传: 12、温故而知新: 13、罔:
14、殆: 15、女: 16、是知也: 是, 知,通 17、见贤思齐焉:
18、弘毅: 19、凋: 20、其恕乎: 其, 恕,指儒家的
三、文后练习:
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①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讲学习态度的句子是
③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是
2、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二)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 ,
, , , , 。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牡丹之爱, 。
二、课文下面注释:
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 哲学家。
16、蕃: 17、晋陶渊明独爱菊: 18、染:
19、濯清涟而不妖: 濯: 清涟, 妖,
20、不蔓不枝: 21、亭亭净植: 亭亭, 植,
22、亵玩: 亵, 23、焉: 24、隐逸:
2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6、君子: 27、噫:
28、菊之爱,同予者何人: 29、宜乎众矣: 宜,
三、文后练习:
A.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1、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解释下面之的用法:
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四、《爱莲说》一文附加练习
4. 阅读理解。
①作者称莲是花中君子,赋予莲象征意义。其中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君子美好资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自始至终采用衬托写法,用________ __、_____ ___衬托 ,从而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莲,花之君子者也。”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9.《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10、作者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与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1、你喜欢哪一种花?它寄托了你怎么样的志趣?简要谈一谈。
(三)三峡
一、名句过关:
自三峡七百里中, , ; , ,自非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 ,其间千二百里,虽 也。
春冬之时,则 , 。绝巘多生怪柏, , 。 ,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
二、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略无, 阙: 3夜分: 4曦
5襄: 6沿: 7溯 8奔: 10、疾: 11、素湍
12、回清: 13、绝巘 14、飞漱 15、清荣峻茂: 16、晴初:
17、霜旦: 18、属引: 属, 引,
三、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清荣峻茂
四、附加练习
1.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四)记承天寺夜游
一、名句过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
二、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3、相与: 4、中庭: 5、空明:
6但少闲人: 但, 闲人,
三、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附加练习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我国 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其父_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品味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6.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
(五)马 说
一、名句过关:
① , 。(论点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句)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 ,且 ,安求 也?
③策之 ,食之 ,鸣之 ,(食马者的愚妄无知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 也。(结论句)
二、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2、 祗: 3、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骈死, 不以千里称:
4、一食: 5、或: 6、食: 7、外见: 8、见,
9、 且: 10、策之: 策, 11、以其道: 道,
12、尽其材: 材, 13、通其意: 14、临: 15、呜呼:
16、其真无马邪: 邪,
三、文后练习:
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__________比作千里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愤懑之情。
(2)开头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②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4)③段中的食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扬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揭露了统治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今社会怎样做才能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和千里马二者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结合现实说说你的理由?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5.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 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重庆市中考10篇文言文基本篇目过关验收之一
(一)论语十则
1、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二)爱莲说
4.①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②菊花 牡丹 莲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逐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5. 追逐富贵、趋炎附势已经形成了恶浊的社会夫风气
6. 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恶浊势力同流合污,正直大度,鄙薄名利,不炫耀自己,等等
7. 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在今天,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如果持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8.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应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高尚情操,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 9. 三种:隐逸的人生观;贪图富贵的人生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10、答案不一,选择一种观点,只要有道理就可。11、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三)三峡 1. ①水势迅急凶猛 ②景色秀丽奇绝 ③萧瑟凄凉 2. 表明人们的感伤心情
(四)记承天寺夜游
1. 东坡志林 苏轼 苏辙 苏洵 2.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
4.从“闲人”二字可看出作者用惋惜无人赏月来暗讽那些汲汲于富贵功名的世俗中人,同时也把自己政治失意后的孤高情怀寄托其中,表现一种随缘自适,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
5.明月是经常有的,美景也是经常在的,但人们的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与张怀民当时都被贬官,有职无事,是个闲人,作者虽被贬,却能从随处可见的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好文,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
6.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7.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8. 念无与为乐者。
(五)马 说
1. (1)人才 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天下无马 愚妄无知(5)其真不知马也 2.只要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3.选伯乐或千里马都可以,重要的是阐明观点,理由充分
4.“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六)送东阳马生序
一、名句过关: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抄书艰难句)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 , , ,或遇其 , , ,不敢 ;(虚心求师句)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略无 。以 , 也。盖 。
二、课文下面注释:
1、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这是一篇 。 2、致: 3、假借: 4、弗之怠: 弗, 之,
5、走: 6、逾约: 7、以是: 8、既加冠: 9、硕师: 硕,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 11、德隆望尊: 12、稍降辞色: 辞色,
13、援疑质理: 援, 质, 14、俯身倾耳以请: 15、叱咄: 16、至:
17、俟: 18、负箧曳屣: 19、穷冬: 20、皲裂: 21、舍:
22、支: 23、媵人: 24、汤: 25、沃灌: 26、衾: 27:寓逆旅: 逆旅,
28、被: 29、缨: 30、腰: 31、容臭: 臭, 32、烨然:
33、緼袍敝衣: 緼, 敝, 34、略无慕艳意: 慕艳,
3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口体之奉,
三、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附加练习
1.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用横线勾画出文中的一处对比,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3.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
4.你如何看待文中“乡之先达”的教学方法?
5.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和事例
6.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侧耳以请;或遇起叱咄,色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对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七)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成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云归 , 者,山间之朝暮也。(朝暮景) ,(春), (夏),
(秋), (冬)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 环滁( ):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4、峰回路转: 5、翼然临于泉上: 翼然 临,
6、太守自谓: 7、意: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林霏开: 10、云归而岩穴暝: 11、晦明变化:
12、野芳发而幽香: 芳,
13、佳木秀而繁阴: 秀,
14、风霜高洁: 15、负者: 16、休于树:
17、伛偻提携: 18、山肴野蔌: 山肴, 蔌,
19、陈: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21、射: 22、弈: 23、觥筹交错: 觥, 筹,
24、苍颜: 25、颓然乎其间: 颓然,
26、阴翳: 翳, 27、鸣声上下: 上下,
28、乐其乐: 2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30、谓:
附加练习
1. 阅读理解。
(1)第一段写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引出人和事。其中描写琅琊山的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酿泉的是_________________,描写醉翁亭的是_________________。点明主要人物、事件和“醉翁”由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全文核心命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醉”与“乐”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其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日暮醉归,从_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__,进而写到______________,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主旨。
2. “醉”字和“乐”字在文中多次出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请概括说出本文中的三种“乐”,并作简要分析。
答:
3.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八)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自述其志)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 ,(临危受命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课文下面注释:
1、 表, 2、崩殂: 崩, 殂, 3、秋:
4、殊遇: 5、开张圣听: 6、光:
7、恢弘: 8、引喻失义: 引喻, 义,
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臧否,
10、作奸犯科: 1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刑,
12、理: 13、内外异法:
1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15、简拔:
16、遗: 17、悉以恣之: 咨,
18、必能裨补阙漏: 19、性行淑均: 淑, 均,
20、优劣得所: 2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2、卑鄙:
23、猥: 24、驱驰:
25、后值倾覆: 26、尔来:
27、临崩寄臣以大事: 28、夙夜忧叹: 29、不毛:
30、驽钝: 31、攘除:
32、斟酌损益: 损, 益,
33、慢: 34、彰其咎: 彰,
35、咨诹善道: 诹,
36、雅言: 37、先帝遗诏:
附加练习
1. 阅读理解。
①诸葛亮在第一段中分析当前形势时指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利客观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利的主观条件。
②诸葛亮从形势出发,向后主刘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建议,其中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这些建议是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愿望。
③诸葛亮在文中插入对往事的追忆,是为了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感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2、文中作者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历程是什么?在全文的作用如何理解?
3、第七自然段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和目的各是什么?此处照应了前边的哪句话?
4、《出师表》中,句句是肺腑之言,仔细体会,全文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的理解,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6、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九)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课文下面注释:
1、《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2、肉食者: 3、间: 4、鄙:
5、何以战: 以,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 弗, 专,
7、必以分人: 8、对: 9、徧: 10、牺牲玉帛: 牺牲, 帛,
11、加: 12、加:
13、信: 14、小信未孚: 孚:
15、福: 16、狱: 17、虽: 18、察:
19、情: 20、忠之属也: 忠,
21、可以一战: 22、战则请从:
23、公与之乘: 24、鼓: 25、败绩: 26、驰:
27、辙: 28、登轼: 轼, 29、逐:
30、既克: 既, 31、故: 32、夫战,勇气也: 夫,
33、一鼓作气: 作,
34、再: 35、盈: 36、测: 37、伏: 38、靡:
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作了精辟的分析:“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疲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例,却同时说的是战略防御的原则。”其中“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疲我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辙乱旗糜”是曹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的。
2. 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 答:
3. 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把你的理由说出来。答:
(十)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战国策》。讽, 纳,
2、 修: 3、昳丽: 4、朝服衣冠: 服,
5、窥镜: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7、旦日: 8、明日: 9、弗如远甚:
10、美我: 11、私: 12、皆以美于徐公:
13、四境之内: 14、蔽: 15、面刺:
16、谤讥于市朝: 谤, 讥, 谤讥, 市朝,
17、闻: 18、时时: 19、间进: 间,
20、期年: 21、朝于齐: 22、战胜于朝廷:
文后练习:
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朝服衣冠,窥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附加练习
1、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这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3、齐国最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成就,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重庆市中考10篇文言文基本篇目过关验收后五篇参考答案:
(六)送东阳马生序
1.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 2. 勾画“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通过对比,突出作者成年后求学的艰难、勤奋及其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3. 略(主要从勤学的角度回答)
4.开放性试题,赞成或反对都可以。但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 如:(正面)需要这样的严格的老师,因为严师出高徒
(反面)这样的教学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业。 5.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勤学事例: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 西汉匡衡凿壁偷光 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
补充有关勤学的名人名言: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6.答:这是中国旧式教育的普遍现象。其中有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和老师平等交流,甚至可以激烈的讨论。因为老师也不是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七)醉翁亭记
1. (1)望之蔚然而深秀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高,故自号醉翁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 野草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3)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4)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太守之乐其乐
2. 一是“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二是“宴酣之乐”,就地取材,非丝非竹,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以游人之乐为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3.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八)出师表(节选)
1. 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②广开言路 赏罚严明 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只有这样,才能广开言路,赏罚严明,才能稳定国内政局,才能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③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报先帝而忠陛下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2、三顾茅庐 出山效命 临危受命 委以重任临崩寄大事。作用:追述先帝殊遇,说明进言属忠谏,叫后主舒心;鼓励后奋发图强;以不平凡的历程,说明创业艰难,叫后主不可半途而废,更不可前功尽弃;劝后主效法先帝;自表心态,让后主放心,并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
3、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照应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界崩寄臣以大事也” 4、有感于先帝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和蜀汉一片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答即可。 6、广开言路,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A.从要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的角度回答;B.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回答;C.从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回答。
(九)曹刿论战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后发制人3. 无论同意与否,都要说出理由。本题以正面回答为宜
(十)邹忌讽齐王纳谏
1、以家事喻国事,由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由小及大,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委婉规劝。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2、邹忌: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细致,忠于职守、勤于王事,果断坚决、胸怀坦荡。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闻过则喜,勇于纳谏,勇于改过。
1、 因有勇于善于讽谏的邹忌,勇于纳谏勇于改过的齐威王,贤臣明君精诚团结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