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目录:1、望岳 2、天净沙 秋思 3、归园田居 4、渡荆门送别 7、次北固山下8、春望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赏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答案: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答案: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答案: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 ,尾联是 。

  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答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案: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0、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二、赏析《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 答案:依次: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三、赏析《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作,从内容看诗人很不善种田,但是非常勤劳,分别指哪些内容。 A.不善种田: B.不辞劳苦: 答案:A、草盛豆苗稀 B、晨兴理、带月 2、诗的“但使愿无违”意思是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根据你对诗人的了解和所学的其他作品,谈谈“意愿”的含义。 答案: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而折腰”强。 四、赏析《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 答案:怜 2、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答案: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案: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6、选出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D)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描绘了 “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七、赏析《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 、 (2分) 答案:青山、绿水 2、请描述划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答案: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八、赏析《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 的强烈思念。 答案:抵万金 妻子儿女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答案: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3、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4、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答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6、《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望”的内容是:____,____;“望”中所想的句子是:_____, 。

  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7、《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__;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

  答案:伤感国事,怀念家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A )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九、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自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 答案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 2、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

  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末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3、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案示例: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意思对即可)




上一篇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词赏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